古人圍爐煮茶有多講究?看完真心服氣!

古人圍爐煮茶有多講究?看完真心服氣!

7閱讀 2022-12-20 01:49 文化

三五好友,圍一茶爐,在裊裊茶香里,身心皆被慰藉了,還兼具風情雅致,朋友圈也算是有“片”可出了。

但如果能更多了解一下這個源于古人的文化習俗,那就不僅僅是附庸風雅了,是真的能體驗到“圍爐煮茶”的樂趣。今天我們就深究一下古人在煮茶上的講究,讓茶友們能學到點古人煮茶的精髓,爭取成為“圍爐煮茶”達人。

煮茶其實并非新形式,陸羽《茶經》中就有相關記載。陸羽煮茶法講究技藝、注重情趣,要求茶、水、火、器“四合其美”。下面我們就從水、茶、火、器四個方面說說古人的講究。

用什么水煮茶

我相信很多人對古人煮茶講究“水”的印象應該來自于《紅樓夢》,里面講到妙玉收梅花上的雪水,精心保存用來泡茶,讓我們很是震撼——原來富人都是這么生活的。

那么這只是富人生活的一項過度講究,還是真的有必要呢?

水質對茶的影響肯定是有的,被奉為茶界“圣經”的《茶經》就對此有過論證。《茶經》:“其水,用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。

這里說的山水是指山泉水。山泉水,潔凈清爽,帶有淡淡的礦物甜味,這樣的水在與茶葉充分沸煮后,茶湯色清味甜,久煮而回甘不減。

當然現在取山泉水一般比較困難,可以買些桶裝的山泉水。

選擇什么茶來煮

煮茶是在唐宋流行的,宋元以后,改煮茶為泡茶。

唐宋時代通行煮茶,方法是先把茶葉碾成碎末,制成茶團,飲用時把茶搗碎,加入蔥、姜、桔子皮、薄荷、棗和鹽等調料一起煎煮。還有把茶葉碾成碎末,羅細,然后沖水將茶末調成糊狀喝下,因而叫做"吃茶"。

古人煮茶用的一般是粉末,我們現代人主要用的是干茶,所以選茶方面古人可借鑒的地方不多。

這方面老茶友們經驗就用得上了。一般年份較長、全發(fā)酵,茶性甘醇濃烈的茶品比較適合用來煮,如熟普洱,老茶頭,大黃片,紅茶、陳年鐵觀音,老白茶、陳年巖茶等。

這些茶或因工藝制程,或經過時光的炮制,褪去了最初的青澀寒涼,茶性趨于溫熱。此類茶品烹煮后不會因過于苦澀而難于下口,而溫熱的茶性用來驅寒又再適合不過。

“火”有什么講究

古人煮茶在“火”上的講究,主要體現在生火的炭上和煮茶時的火候上。

明代許次紆在《茶疏》中說:“火,必以堅木炭為上”。因此荔枝木、龍眼木、橄欖炭都是好選擇。荔枝木、龍眼木制成的炭會有淡淡的果香,橄欖炭火焰穩(wěn)定,最適合慢火深煮。如果想經濟實惠,可以混合著來用。

在火候上,陸羽最早提出“三沸之水”,他在《茶經》中寫道:“其沸如魚目,微有聲,為一沸。邊緣如涌泉連珠,為二沸。騰波鼓浪,為三沸。”

三沸過后,水已煮老,味不好,就不可飲用了。所以古人在三沸時,一般會加進“二沸”時舀出的那瓢水,使沸騰暫時停止,以“育其華”,這樣茶湯就算燒好了。

煮茶的時間很重要,如果煮的時間過長,茶湯會非常苦澀。正常情況下,3至5分鐘就可以了。

用什么器具煮

煮茶的器具包括兩個,生火的爐子和煮茶水的壺。

《茶經》里有專門介紹生火的爐子,當時用的是風爐。其形如古鼎,有三足兩耳,爐內有廳,可放置炭火,爐身下腹有三孔窗孔,用于通風;上有三個支架,用來承接煎茶的;爐底有一個洞口,用以通風出灰,其下有一只鐵質的用于承接炭灰?;拘螤詈同F在煮茶的爐子是相似的。

現在相對紅泥小火爐用的比較多,當然石爐、磁爐也有。

煮茶水的壺方面,陶壺是比較好的選擇。陶壺本身具有吸附作用,對水能起到一定的凈化作用,使茶水口感更柔滑,入口細膩,也可醒茶味,揚茶香。不過相對來說水開的速度會稍慢一些。

看完以上古人的“講究”,你有收獲嗎?

來源:茶藝大師工作室

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

上一頁:鳳岡:無人機飛防助力茶園冬季管護

下一頁:普洱茶投資分析:關于某明星和他幾百萬的老茶的故事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